內控即內部控製,是銀行業一項至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,是底線、是基石、是生命線。在大環境順風順水時,銀行可以躺著幹,幹啥都賺錢,咋幹都沒事兒,當大環境走向冬天,內控怎樣、內功如何,才能夠實實在在地顯示出來,才知道究竟誰在裸泳。
近幾年金融嚴監管,內控的話題很受重視,也很沉重。不過很令人沮喪的一點,是當你要真正狠抓內控的時候,忽然發現從上到下大家的認知很不一致,特別是對內控、風險、合規這三者的內涵和外延難以界定清晰,究竟要做什麽動作,工作著力點在哪裏,傻傻分不清楚。要把內控工作做深入,厘清這三者關係就成為首要的、無法回避的頭等大事。
一 從監管“三管一透”說起
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產業,也就是說,在一定程度上,風險就是銀行的經營對象。這是銀行與其他企業一個重要區別點,我們常說銀行是特殊企業,其含義正在於此。2003年中國銀監會設立之初就提出“三管一透”的監管理念:管風險、管法人、管內控、提高透明度。其內在的邏輯是:對銀行的監管以風險為本,管風險是主線;如何管風險,主要是通過管法人,而不是管分支機構,管法人就是要管住資本、董監高、機構、業務、核心人;如何能管住法人,必須先要求法人銀行做實內控,在銀行內控的基礎上再做監管;這些工作都做了,還監管不好,怎麽辦,那就要靠充分信披,持續提高信息透明度,發揮市場的力量。這個監管理念也體現了三大支柱的要求,即:資本約束(自約束、自律),監管約束(他律),市場約束(更加嚴格的紀律)。從監管這裏開始說起,有利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理解和把握內控、風險、合規三者之間的關係。
二 認真思考內控四目標
《商業銀行內部控製指引》(中國銀監會,2014.9.12)第四條規定,商業銀行內部控製的目標為:(一)保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貫徹執行。(二)保證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實現。(三)保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有效性。(四)保證商業銀行業務記錄、會計信息、財務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、準確、完整和及時。這四個目標可歸結為三大類:一是合規目標,包括行為合規(第一項)、數據合規(第四項);二是風險管理目標(第三項);三是戰略可實現性目標(第二項)。認真思考內控四目標,對於日常工作布局意義重大。雖然在指引正文中對四目標展開不夠,比如戰略可實現性目標,但具體實務中顯然是應當有所考量的。
三 內控、風險、合規之辨析
事實上,內控、合規、風險三者在國際上都有專門的組織在推動,有各自獨立的話語體係和內在邏輯。這就要求我們,在具體工作中,對同一個事情,要用不同的話語體係來思考,從不同角度、不同的側重點去抓。不能簡單地將三者混為一談,或者相互替代。
(一)風險與內控。
1.風險管理是內控的目標之一。
內控是所有企業都要做的事,具有共性,而風險是銀行業、金融業獨有的一個經營對象,具有個性化。按監管指引要求,商業銀行內控工作目標有四個,控風險是其中的一個。我們常常陷於爭論:內控大,還是風險管理大?說內控大於風險,還是風險大於內控,從做實務的角度和科學探討的角度,都是沒有意義的,事實上二者隻能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屬於不同的話語體係,之所以提出這個命題,隻是部門之間、條線之間或者人與人之間一種類似爭權奪利的考慮而已。
2.內控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實現路徑。
風險管理能力是銀行核心能力,內控是實現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徑。對銀行而言,風險管理不僅僅是要防控,更要著力經營,要通過有效的風險識別、承擔、管控,在既定資本金水平和風險政策及策略下實現價值創造最大化。內控四個目標都與此相關:行為合規和數據合規是底線,是不允許討論的、必須遵循的底線和紅線,做不到就無法在行業生態內存活,無法做到可持續發展;風險可控是穩健發展的前提,做不到,利潤就是假的、空的,跑的越快,也就死的越快;實現戰略目標是風險管理的目的,不能風險管住了但發展停滯了,就好比庸醫用腳踩治駝背的故事,駝背是不駝了,但是人死了。內控所做的工作,可以理解為與風險管理中人為可控的部分相關,非人力可為的部分,就不是內控範疇的事了。可以這樣說,內控四個目標實現了,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也就大致具備了,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就基本上有了。
(二)合規與風險。
1.合規管理是風險管理的底線。
有一種風險叫合規風險,是因違背法律、法規、規章帶來的風險。無論從銀行自身發展來看,還是從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,都應當首先做到合規。合規是不需要討論的。講風險與發展的平衡,是銀行家的智慧,但如果講合規與發展的平衡,那就是投機,是與監管博弈,是危險的,在一定語境下講,甚至是愚蠢的。
2.合規管理是風險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。
合規管理更多地是和風險管理的子項操作風險相聯係,是監管要求必須做到的。此點顯而易見,無需多說。但合規管理並非操作風險管理的全部,是手段和方法之一,但並非手段和方法的全部,要提升操作風險管理的水平,還必須在合規之上有更多的探索。
(三)內控與合規。
1.合規是內控目標之一。
合規的本質,是使銀行的經營管理行為合於外規。我們常常把合規劃分為合外規、合內規,從實務操作上當然可以,但是從監管意義上講,合規是指合於外規。抓內規及內規的執行,可理解為一種內控自選動作,也可以理解為促進、確保外規執行的一種具體內控措施。
2.抓合規的思路大致就是抓內控的思路。
抓合規的思路與抓操作風險的思路、抓內控的思路,都可以概括為一圖兩表,或者說叫三化。一圖兩表,即流程圖、風險點表、內控措施表。三化,即製度化、流程化、信息化。合規、操作風險、內控,說到底都是在抓兩個東西:規,規的執行。一圖兩表和三化就是抓規和規的執行的具體路徑。目前有些銀行在推進內控、合規、操作風險三合一管理,有一定道理,也有一定可行性,但在實務中務必要注意三者各自的內在邏輯,切不可混為一談。
綜上,內控工作的著力點,顯然應當圍繞內控四目標進行,務必避免將內控、風險、合規三者相混淆。隻有準確把握內控工作的邊界,理清其內涵和外延並真正從上到下達成一致,把體係抓順,把動作抓準,持續、不間斷地落細落小抓落實,才能有所作為,逐步臻於化境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